传承红色基因,当好新时代奋发向前的“火车头”;坚守技能报国初心,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兼班组党支部书记王振强汇聚“毛泽东号”创新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新风采,用实干担当书写英雄机车新传奇。
扛起“毛泽东号”先锋旗帜
“15年前,‘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一任司机长赵巨孝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5年后,我作为‘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在人民大会堂登上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赓续英雄机车精神血脉,深感骄傲和自豪。”王振强为全段干部职工讲述着他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后的激动心情。
在丰台机务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号”机车展室内,以时间轴为序,全景式展现了“毛泽东号”机车历经的79载峥嵘岁月。诞生于2025-08-04的“毛泽东号”机车,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3个时代,历经5次机车换型、13任司机长、189名机车乘务员。
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王振强先后担任内燃机车副司机、内燃机车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安全驾驶机车1300余趟。2008年9月,他经过严格选拔、考核,加入到“毛泽东号”机车组。“第一次登上‘毛泽东号’机车时,老司机长叮嘱我:要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毛泽东号’人,就要时刻做思想政治的合格人、安全行车的规矩人、运输生产的带头人。”王振强说,为了熟练掌握开好平稳车的方法,他反复研究线路情况,将区段有关情况、信号机号码熟记于心。每次退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休息,而是雷打不动地分析行车数据,经过近百趟车的反复试验,上百页操纵数据的详细对比,他逐渐掌握了运行速度、手柄级位、车钩状态、制动时机的关系,总结出“稳、准、明、精、省”五字平稳节能操纵办法,并获得国家著作版权。
十年磨一剑。2025-08-04,王振强从第十二任司机长刘钰峰的手中接过“毛泽东号”机车闸把,成为了“毛泽东号”的第十三任司机长。接任司机长后,他深知仅自己精通技术业务远远不够,还要带动身边人学。“在技术业务上,我们制定了每月一考制度,每次考试项点做到机车全覆盖,在10分钟内要检查出所有故障假设,要求车组成员‘学不会、背不过,不上车’。”王振强说,为不断提升旅客乘车体验,他使用电子平稳冲动仪测试全员操纵平稳度,记录上百处造成列车冲动地点;通过不断优化完善操纵方法,使全员操纵普速列车达到像动车一样平稳舒适。截至目前,“毛泽东号”机车已累计安全走行1269万公里。
汇聚“毛泽东号”创新力量
在创新工作室内,王振强通过和谐电3C型虚拟机车交互演练系统进行教学,为年轻后备人才讲解机车的部件。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振强带领机车组成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铁路现代化发展新形势,依托刘钰峰创新工作室和王振强电力机车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安全行车、平稳操纵、机车质量,积极开展课题攻关,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他还鼓励成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推动数智化创新、大数据开发应用等先进技术在铁路率先实现应用。
为推动设备智联和数智化应用,方便乘务员及时反馈信息,王振强组织开发了“机车乘务员现场安全巡视管控仪”,通过手机终端和显示端可实时显示现场作业安全信息、机车质量信息,有利于统计人员信息状态,进行合理调配。为提升车顶瓷瓶清洁效率和效果,他牵头设计的“便携式电力机车车顶瓷瓶刷车器”,能够防止因设备清洁不良导致的雾闪放电、绝缘击穿等弓网事故,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在王振强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研发出《机车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自动上砂车》等创新成果71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79万余元;先后培养高级技师1名、工程师1名、技师6名,打造了一支示范性技术培训和攻关团队。
书写英雄机车新传奇
作为机车组的“领头雁”,王振强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每天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原文必读、有讲座必听、有体会必记。2023年,王振强参加了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在全国总工会视频号平台向全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直播讲述“毛泽东号”的奋斗历程和老一辈“毛泽东号”人的初心使命,并就新时代“毛泽东号”人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一线产业工人践行工匠精神、青年干部发扬传承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等方面,在直播间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王振强说:“我们将始终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传承弘扬好‘毛泽东号’精神,用严苛的安全标准、精湛的驾驶技术,保证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平稳舒适。用技改技革和创新创造,提高列车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发挥‘红色火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新风采!”
□本报记者 宗晓畅/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