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丽)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本市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民生所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在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市民需求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推动城市转型、优化功能布局方面展现了积极作为,在扩大有效投资、助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再提速,今年年底前京唐城际北京隧道段将建成投用。
本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活动和市民出行更加高效便利。北京两场航空运输国内和国际实现“双突破”,1至6月,两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6024万人次,同比增长6.51%。“轨道上的京津冀”进一步巩固提升,京唐城际北京隧道段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预计年底前可实现开通运营,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北京西至良乡段)完成主体工程的60%;推动国铁线路增加“多点停靠”班次、开行通勤班列,京津城际亦庄站每日停靠班次增至12对,津兴城际开通北京大兴站至天津西站方向列车每日24对,京沈客专不断优化经停密云、怀柔南、顺义西等市域内车站的开行方案,更好服务新城及环京地区居民通勤出行需求。
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已完成73%,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完成车辆冷滑、热滑,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马连洼—天通苑东)已实现全部车站封顶、区间贯通,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已完成80%。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轨道公交50米接驳率提升至90%,不断向“接驳便畅”目标迈进,市民换乘更加便捷高效。1至6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17.4亿人次,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过1100万人次,持续发挥城市交通骨干作用。
全市城市道路网络进一步织密,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建成通车;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开通。停车设施供给稳步增加,积极支持丰北路32号立体停车设施等中心城区停车设施项目建设,为有序推动本市停车设施补短板发挥积极作用,1至6月,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4.2万个,新增充电桩2.53万个。
同时,花园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温榆河公园已开放12平方公里,今年9月底前将基本建成,形成约30平方公里、本市最大的“生态绿肺”,打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金名片”。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成开放面积约853公顷,依托御道、水系、公园,推动南中轴地区功能重塑、品质改善和动力升级。